和不少成都製鞋企業一樣,卡美多鞋業也選擇了走出成都。11月底,樂至縣萬貫鞋業產業園內,剛入駐不久的卡美多鞋業已有5條鞋面生產線投產。“按照規劃,明年4月工廠11條生產線將全面投產。”負責人陳小紅介紹。
  從成都到資陽的安岳、樂至,成都鞋企正謀劃轉移。而資陽市內兩個相鄰的縣城,競相向成都的製鞋企業伸出橄欖枝:2013年9月,安岳渝成國際製鞋產業園和樂至萬貫鞋業產業園相繼動工,全部建成投產後,兩大產業園產值目標均在百億以上。
  成都和資陽,即將上演一場鞋業產業的“雙城記”。作為鞋業產業承接地,資陽能否和成都唱好“雙城記”?
  □本報記者 段玉清 鄭先聰
  承接鞋業轉移產業園區應運而生
  在安岳建園區,渝成製鞋產業園沒有猶豫。渝成製鞋產業園的背後,是成都十餘家有實力鞋企作股東,這些企業的選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成都鞋企的發展走向。“土地空間、勞動力供給緊張,人力成本日漸攀升,傳統製鞋業需要謀求新出口。”渝成國際製鞋產業園副總經理趙芷希說。“成都武侯區的廠只有2畝多地,一直想擴,但沒地方。”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鞋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勞動力,這位負責人算一筆賬,生產一雙鞋所需勞動成本在30-40元左右,但這個價格在武侯肯定還要漲。“要想發展,就要往外遷。”二十餘年來,因城區規劃、產業升級、勞動力成本等原因,成都製鞋產業經歷了四次產業外遷轉移。目前,已擁有3000餘家製鞋及配套企業的成都,迎來了第五次產業轉移。而這一次的轉移,企業家們紛紛把目光轉向了成都以外的區域。
  在一份省經信委的調研報告中,因為交通區位、人口、政策支持等優勢,樂至、安岳被推薦為成都製鞋產業東線承接地,形成“武侯建都、周邊建園”的態勢。
  樂至萬貫鞋業產業園和安岳渝成國際製鞋產業園也就應運而生。
  交通、人力優勢五到八年形成群聚規模
  當鞋企把目光投向樂至和安岳時,也有不少企業擔憂,“目前資陽製鞋企業還處於初期,企業少,不利於製鞋產業集聚發展。”一家企業負責人說。
  資陽憑什麼和成都唱好鞋業“雙城記”?
  在萬貫和渝成兩個鞋產業園的推介說明中,“黃金交通樞紐,成渝一小時經濟圈”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樂至有成安渝、遂資眉兩條高速,安岳是成安渝高速成都、重慶的中點。此外,樂至、安岳離成都新機場、重慶港口的距離都比較近,為鞋企所看重。”萬貫鞋業產業園負責人潘尖頗有信心。還有相對便宜的人力和租金成本。樂至、安岳乃至整個資陽豐富的人力資源對勞動密集型的製鞋產業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安岳外出務工人員中,大量從事製鞋行業。目前安岳有6萬餘名外出務工人員從事製鞋行業。“未來,資陽將成為成都鞋業產業的‘工廠’,而成都則利用中心優勢,重點發展鞋業產業技術研發、商貿等,成都和資陽將形成‘前廠後店’的發展態勢。”業內人士說,但樂至和安岳的鞋產業還需五到八年才能形成群聚規模。
  差異競爭還是“合二為一”
  如何吸引熟練工返鄉,是不少鞋企繞不開的問題。招不到工,除了工資和發達地區有差距外,主要原因還是配套不足。從選址情況來看,離縣城都有一定距離,員工生活、工作不方便。生產配套也是問題。“配套跟不上,生產的鞋面只能運回成都加工成鞋。”陳小紅表示,雖然人力成本比成都低,但每雙鞋面卻要多0.5元的物流費用。
  從招商情況看,兩個差不多同時開建的鞋產業園,如今的招商情況卻呈現一冷一熱的局面。目前,樂至萬貫鞋業產業園已有15家企業簽約入駐、2家企業投產。安岳渝成製鞋產業園一期招商工作也全部完成,已簽約70多家鞋企,二期招商也勢頭良好。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經過一番對比之後,一些對萬貫處於觀望狀態的鞋企轉而選擇安岳。
  產生差異的原因或許在於兩個產業園的運作模式。萬貫鞋業產業園由成都萬貫集團打造,修建標準廠房、建設招商展示中心,以此來招引企業。渝成製鞋產業園則由成都十餘家實力鞋企為股東共同打造運作,對鞋產業更為熟悉,並且採取了出租、代建、孵化等多種方式來吸引鞋企。
  如何避免惡性競爭,這個問題已經擺在產業園和當地政府有關人士的頭腦中。資陽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考慮引導安岳、樂至兩大產業園進行合作,實現差異發展良性競爭。兩個園區能否“合二為一”?由於經營模式等方面的差異,記者採訪的萬貫、渝成負責人都沒有表露出明確的合作意向。
  (原標題:鞋企謀劃轉移 資陽能否和成都唱好鞋業“雙城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74slj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